返回

大唐狄梁公之血影疑案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一百一十八章:又生变数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    张柬之也上前一步,沉声道:“陛下,安禄山与魏元忠镇守的并非同一处边关,军粮失窃之事与安禄山并无直接关联。武大人等人所言,实乃混淆视听!臣以为,安禄山此举乃是借机生事,意图谋反。朝廷应立即派兵镇压,绝不能姑息养奸!”

    武三思闻言,冷笑一声,道:“狄大人、张大人,此言差矣!军粮失窃,朝廷粮草迟迟未到,边关将士饥寒交迫,军心涣散,此乃事实。安禄山虽与魏元忠不在同一处边关,但军粮短缺之事影响的是整个边关军心!若不及时安抚,边关将士恐生哗变,届时局势将更加难以控制!”

    来俊臣也附和道:“陛下,狄大人与张大人所言,未免过于偏激。安禄山乃边关重将,若朝廷此时派兵镇压,恐激化矛盾,导致边关彻底失控。臣以为,安抚乃上策,镇压只会适得其反!”

    狄仁杰心中焦急,知道武三思等人已牢牢掌控了局势的走向。他深吸一口气,沉声道:“陛下,安禄山野心勃勃,绝非忠良之辈!若此时予以安抚,只会助长其气焰,日后必成大患!臣恳请陛下立即派兵增援边关,镇压安禄山之乱,同时彻查军粮失窃之事,揪出幕后黑手!”

    张柬之也坚定道:“陛下,安禄山此举已显谋反之心,若朝廷此时退让,必将助长其嚣张气焰!臣恳请陛下明察,绝不能姑息养奸!”

    武则天沉吟片刻,目光在狄仁杰、张柬之与武三思等人之间来回扫视。她深知安禄山的野心,也明白狄仁杰与张柬之的忠诚,但此刻的局势已不容她多做犹豫。最终,她冷冷道:“传朕旨意,即刻派使者前往边关,安抚安禄山,封赏其功。同时,增派兵马前往边关,以防不测。至于魏元忠,革职查办,待查明军粮失窃之事后再作定夺!”

    狄仁杰与张柬之闻言,心中一片冰凉。他们知道,武则天的决定已无法改变,而安禄山的野心也将因此得到助长。然而,此刻他们已无力再争,只能默默退下,心中暗自筹划下一步的对策。

    武三思等人则面露得意之色,彼此对视一眼,心中明白,他们的计划已成功了一半。接下来,只需等待时机,彻底铲除狄仁杰与张柬之等人,便可掌控朝局,权倾天下。

    朝堂上的风波暂时平息,但暗流涌动并未停止。狄仁杰与张柬之退朝后,并未立即离开皇宫,而是默契地走到一处僻静的廊下。两人对视一眼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。

    狄仁杰低声道:“张大人,今日之事,显然是武三思等人精心策划的阴谋。安禄山突袭边关,军粮失窃,魏元忠被革职,这一切都太过巧合。若我们再不采取行动,恐怕大周的江山将陷入更大的危机。”

    张柬之点了点头,眉头紧锁:“狄大人所言极是。武三思等人借安禄山之事大做文章,目的无非是削弱我们的力量,进而掌控朝局。魏元忠被革职,边关军心涣散,安禄山若得朝廷安抚,必定更加肆无忌惮。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证据,揭穿他们的阴谋。”

    狄仁杰沉吟片刻,道:“眼下最紧要的是查明军粮失窃的真相。若我们能找到幕后黑手,证明此事与魏元忠无关,或许还能挽回局面。此外,安禄山的动向也需密切关注。此人野心勃勃,绝不会因朝廷的安抚而收手。”

    张柬之叹了口气,道:“可如今陛下已被武三思等人蒙蔽,我们若贸然行动,恐怕会打草惊蛇。狄大人,此事需谨慎行事。”

    狄仁杰目光坚定,低声道:“张大人放心,我已暗中派人调查军粮司的账目,相信不久便会有结果。此外,我还安排了一些可靠的人手,密切关注安禄山的动向。只要我们掌握确凿证据,便能在陛下面前揭穿武三思等人的阴谋。”

    张柬之点了点头,道:“如此甚好。不过,武三思等人狡猾多端,我们需加倍小心。若有需要,我愿全力配合狄大人。”

    两人正低声商议,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。


第一百一十八章:又生变数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